网站配置信息

文化和旅游学院

分享

行业交流│我院教师受邀参加蜀道文化出版工程 《蜀道方志集成》(河南道卷)首发式并作主旨报告

2025-04-14学院新闻

 

4月11日至13日,由茂县人民政府、四川省区划地名学会主办四川省蜀道文化出版工程《蜀道方志集成》(河南道卷)首发式暨古蜀文明之源学术交流会在茂县举行。我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张辉辉副教授、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教研室副主任孟玲玉、专职教师宫庆伟副教授受邀参会,与来自河南、四川、陕西、甘肃专家学者以及阿坝州、茂县相关部门代表共话蜀道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新思路,共探蜀道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

图片1

古蜀文明之源学术交流会

张辉辉副教授就主题为《多维视角下地名赋能产业发展策略探究》的发言,从历史文献、数字人文、社会认知三维视角分析茂县地名的来源、传播和认可现状,并提出“地名+”赋能地名文化建设、文旅产业、农业发展以及地名传播的策略。

图片2

张辉辉副教授发言

宫庆伟副教授发表了《跟着地名游茂县——地名研究成果在茂县文旅产业中的创新实践》主题讲话。他提到,在阿坝州全力建设“五个之州”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进程中,茂县大有可为。茂县文旅已经逐步实现从过境游到度假游再到深度游的迭代。跟着地名游茂县,高铁在衔接,节点在贯通,如果在引流、固流上下足功夫,茂县完全可以成为集好客之县、蜀源之县、羌魂之县、非遗之县、冰雪之县的“五个之县”。

图片3

宫庆伟副教授发言

孟玲玉介绍了《茂县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分析》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爬虫技术搜集四川文旅资源云系统中茂县地名信息,并进行词频分析,可将茂县各类地名分为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地名两大主类,进一步可分为地形、水文、人物、事件14小类。从出现较多的“山”、“沟”、“河”、“海”、“龙”字窥见茂县历史文化发展进程。茂县地名文化是羌族历史记忆的“活化石”,其命名逻辑与历史演变共同构成一部“立体的地域史”。

图片4

孟玲玉老师发言

通过参会,我院教师不仅与来自多省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还通过主旨报告展示了我院在地名文化、文旅产业创新及地名景观特征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张辉辉副教授、宫庆伟副教授和孟玲玉老师的精彩发言,不仅为茂县及蜀道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也彰显了我院在旅游管理与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实力。

此次参会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未来与各地文旅部门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我院教师也汲取了其他专家的宝贵建议,为后续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学院将继续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学术活动,以学术研究服务地方发展,持续扩大我校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影响力和社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