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配置信息

文化和旅游学院

分享

课题名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建设与改革

2010-03-22特色课程

 

一、  项目简介

本项目的改革研究目标是探索出适应于独立学院自身定位,有较强市场适应能力的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

1.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这是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

2.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改革教学内容,淘汰内容过时,交叉重复的课程。积极开发和引进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及行业与产业急需的新课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2)教材建设与改革。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同时,努力建设精品课程。

3.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努力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和学生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

4.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导向改革。

积极推进校企、校地共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模式,同时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形成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学生结合专业,面向市场,特别是面向行业与产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导向机制,以及艰苦创业的就业教育机制。

5.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学校与行业、产业部门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去行业、产业部门挂职实践,以培养“双师型”教师,努力建设一支以学科专业带头人为骨干,教学科研与专业技能结合,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6.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健全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与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建立学生参与评教和教学改革,深入行业与产业部门开展实践实习的新机制。

本项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特色是如何结合独立学院在旅游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通过实施特色旅游专业教育模式,培养既具备必要的学科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旅游人才。

本项目的改革与研究主要是在总结本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改革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本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2009级、2010级、2011级三届学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试点来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200910—20101月):构建项目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制定具体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规划。

第二阶段(20102—20111月):根据项目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建设与改革规划,全面启动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第三阶段(20112—20126月)通过三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完成专业改革与建设研究工作,基本实现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研究目标。

二、  项目组团队

1.  项目主持人

韩勇,男1960.10,副教授,现任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院长

   
       
                       

主要

           

教学

           

工作

           

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1983.9

           

           

           

企业质量管理

           

           

           

机械工程专业81

           

           

           

56

           

           

           

成都大学

           

       

       

                       

2003.9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MBA

           

           

           

32

           

           

           

四川大学

           

       

       

                       

07.2-07.7

           

           

           

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管理06

           

           

           

54

           

           

           

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08.2-08.7

           

           

           

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管理07

           

           

           

54

           

           

           

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主要教学研究工作简历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主要鉴定意见

           

           

           

获奖情况

           

       

       

                       

037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教育部

           

           

           

良好

           

           

           

           

       

       

                       

067

           

           

           

《旅游市场营销学》

           

           

           

21世纪全国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旅游类规划教材

           

           

           

优秀

           

           

           

           

       

       

                       

972

           

           

           

《文化促销》

           

           

           

高校合编教材

           

           

           

           

           

           

           

       

       

                       

972

           

           

           

《诱导促销》

           

           

           

高校合编教材

           

           

           

           

           

           

           

       

       

                       

982

           

           

           

《现代企业促销策略》

           

           

           

高校合编教材

           

           

           

           

           

           

           

       

       

                       

096

           

           

           

旅游市场营销学

           

           

           

           

           

           

           

           

           

2009年四川省精品课程主教材

           

       

   

2项目组主要成员

1)陈进忠

男,64岁,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旅游文化、中国近代历史、现代远程教育。在项目中负责协助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项目研究工作;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研究、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

2)沈锦渝

女,45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招就处处长。研究方向:历史、旅游管理。在项目中负责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就业导向改革研究等工作。

3)黄萍

女,42岁,副教授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在项目中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4)赵萍

女,32岁,讲师,在读博士,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系副主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在项目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研究。

5)徐朝霞

女,27岁,助教,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旅游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与策划、旅游经济管理。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教材建设。

6)黎玲

女,25岁,助教,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系专职教师,研究方向:旅游学、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在项目中参与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课程及实践基地建设。

7)张殿东

男,28岁,助教,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系专职教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地理;在项目中参与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课程及实践基地建设。

8)王毓梅

女,27岁,助教,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系专职教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在项目中参与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课程及实践基地建设。

9)殷红

女,26岁,助理研究员,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系教学秘书,研究方向: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在项目中参与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实践基地建设。

10)沈皖蜀

男,48岁,四川省旅游协会专职副会长,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在项目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11)刘翔

男,46岁,成都光大国际旅行社(国际部)经理,研究方向:导游实务、领队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在项目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实践基地建设。

12)钟洪昭

男,42岁,郫县旅游局副局长,研究方向:地方民俗学;在项目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3)毕凌翔

男,33岁,成都蜀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策划总监,研究方向:旅游文化产业及策划;在项目中参与校企合作及课程建设。

三、  项目动态

动态1.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立。(20091020

韩勇院长的领导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建设与改革项目实施小组正式成立,并明确了各小组成员的领导职责:韩勇院长担任项目的主持人,负责全局把关,由学院教务处作为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由教学督导办对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并进行工作考核。旅游系系主任负责针对旅游系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的改革进行具体的实施指导。领导小组的成立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领导小组对项目的实施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时间和人员上,采取人员负责制。并对整个项目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

第一阶段:(200910—20101月):构建项目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制定具体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规划。

第二阶段(20102—20111月):根据项目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建设与改革规划,全面启动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第三阶段(20112—20126月)通过三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完成专业改革与建设研究工作,基本实现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研究目标。

动态2.教学改革研究成果(20091110

项目组成员在立项后有两篇研究论文于200911月正式入选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交流材料,并收入即将出版发行的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黎玲:《基于SWOT分析的独立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办学特色思考——以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为例》

徐朝霞殷红:《成都高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动态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讨(2010111

对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针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特征,旅游系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题,在对学生实践教学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系教职员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并提出了十六字方针:“一个纲领、内外结合、全员参与,互利合作”

一个纲领: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纲领,强化它的指导性,从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以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依据,重新梳理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学生的实训学分和学时,同时,对教学大纲进行修编和完善,规范课内实训手册的内容及形式。

内外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学分比重,减少理论课程的内容,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增强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和互动性,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另外,要引入更多的课外实践设计,通过组建课程兴趣小组、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并与行业建立起更多的联系。

全员参与: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学生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上各部门要给予充分的支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运作机制。

互利合作:在实践教学中要与旅游企业及地方政府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借助企业及政府的力量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渠道。

通过此次研讨,旅游系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工作思路,也成为了本项目中一项重要的实施内容。

动态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旅游行业应用型人才(组图)

一、旅游系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院制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必须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就专业个性而言,旅游系所包括的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都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会展行业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培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具有熟练专业技能,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与理论教学一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了学生今后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为使旅游专业教学面向未来,适应当前市场,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特别是实践教学上,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与发展。

二、旅游系实践教学探索与成果

(一)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突出专业特色

根据学校制定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旅游系对本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1.各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占据的学分比重较高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集中性教学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25%,学时数占总学时的24%;旅游管理专科、涉外旅游和会展专业的集中性教学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30%,学时数占总学时的33%;均远远超过了教育部15%的要求,这也反映出了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通过长时间的集中性教学实践的安排为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2.推行机动周实习制度,突出专业特色

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针对旅游系的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的行业特殊性,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期预留了一周的实践周以方便组织学生参加成都市的糖酒会、车展等大型的会展活动,并安排教师带队指导,教学实践反馈效果良好。

(二)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课内实践环节

除了集中性的教学实践环节,旅游系还积极探索课程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市场适应性。

1.引入实践性较强的新课程

根据市场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旅游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部分的梳理,删减了一些比较陈旧的纯理论性的课程,新增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针对旅游管理本科景区方向增加了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景区项目策划等课程;针对涉外旅游专科专业增加了部分双语教学课程;针对会展专业,根据会展行业的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引入了会展项目策划、会展文案、会展服务、会展展示设计与实务等技能性较强的课程。

2.鼓励教师创新,丰富课内实践教学内容

在对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进一步规范课程实训内容的设计,要求教师对实训内容积极进行创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教学条件,丰富课堂实训课程的内容,并着手将实训内容编制成实训手册,规范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小组的运作模式,推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积极聘请行业人士参与课程教学

旅游系现有的教师中以年青教师居多,教学经验有限,故尝试与业内专业人士和公司进行合作,聘请一些优秀的行业工作者到我系担任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我系邀请成都media产业文化创意公司的毕总担任的《旅游文化产业概论》课程的教学就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为这一新型合作模式的继续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拓展课外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内容

1.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加强课外实践锻炼

本学期,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为试点,组建了一个由主讲教师牵头,1608级旅游系学生参与的旅游市场营销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了多项课外实践活动:

1)郫县农科村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到农科村实地考察,并撰写了分析报告。

2)银杏超市经营现状调查。与超市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超市经营现状、对学校周边超市进行对比调查、设计学生对银杏超市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实施访问、超市促销对策分析、超市与学生交流活动的策划。

3)黄龙溪古镇实地调查。

2.推动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自主性,旅游系大力支持社团实践活动的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学期旅游系在杜甫草堂成功的举办了导游风采大赛,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得到了景区的认可和赞赏,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获得第一名的孙越和第二名的刘畅均被邀请承担草堂景区讲解部的工作。20104月学院还将与郫县县委宣传部、统战部,郫县旅游局联合举办郫县景区导游风采大赛。目前,、有郫县境内的12所高校报名参赛,参赛学生必须自己进行景区调研,撰写导游词。下期即将举办的郫县校际导游风采大赛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磨练自我的大好机会。

3.组织学生参与校外旅游调研实践

旅游系在本学期与郫县旅游局签订了郫县河道旅游资源调研的项目合同,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在系主任的带领下,专任教师和学生一起前往现场进行旅游资源的勘查和现场访问,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科研实践的素材。

4、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

为帮助学生顺利备考,09年旅游系举办了导游考试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全系有46名学生通过了笔试,占参考学生总数的41.81%,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四)推进校企合作,拓宽旅游系学生实习渠道

   旅游系为了进一步拓宽本系各专业学生的实习渠道,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起了多家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已与杜甫草堂、武侯祠博物馆、新会展中心、华蓉会展服务公司以及成都光大国际旅行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成功地组织学生前往杜甫草堂、金沙博物馆进行参观,开展认知实习活动。其中我系与光大国际旅行社进行深度合作,在校园内建立起了银杏旅游超市,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构建校内学生实践创业基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课外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系与光大国际旅行社合作设立的银杏旅游超市已经由学生自主运营和管理,学生可以完成机票预定、酒店预订和线路设计等多项旅行社的实际业务,并成功地组织了多次学生集体参观的交通线路安排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四、  项目实施情况

本项目的改革与研究主要是在总结本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改革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本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2009级、2010级、2011级三届学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试点来组织实施。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以下工作:

1.制定具体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规划。针对2009级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设立了两个专业方向: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方向和导游与旅行社方向。对两个专业的方向性课程进行了调整,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学时。

2.成立项目负责人领导,校内外学术专家、行业专家构成的工作机构,并对省内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省内的其他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独立学院进行了部分的调研走访,并与成都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的教师分别组织了座谈,了解其旅游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学改革现状以为项目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3.启动课程建设和改革。本阶段,项目组继续推进我院省级精品课程《旅游市场营销学》的后期建设工作,对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及学生实践等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推行了旅游市场营销课外兴趣小组这样的新模式,成功地组织了多次的市场调研活动。同时,《四川旅游资源学》已成功立项为院级精品课程,并正在规划和筹备课程网站的制作,配套教材的初稿编写工作即将完成,进入统稿阶段。除此之外,还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推出了《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文化》这两门系级重点课程的建设,规范教师的教学资料。

项目后续实施计划

从项目实施的情况来看,已经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按照原定的计划在这些基础工作的基础上下阶段要全面启动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重点:

1.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体现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教育思想,还应包括为实现改革研究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等的改革与创新。

2.在学院校园网上建立旅游管理专业二级网站,开展专业改革与建设讨论,为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专业改革与建设搭建平台。

3.全面启动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以及师资建设等工作。